狂打哈欠是體內缺氧!6招增加血氧方法 飲食改善就吃它

新冠疫情確診後出現的「快樂缺氧」現象,讓民眾再次對血氧濃度的危機意識再次提升,其實體內缺氧的現象,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像是明明睡飽也不睏,卻頻頻打哈欠,就可能是腦部血液能攜帶的氧氣量不足,血液循環能力不佳,可透過飲食調整與簡易的運動去改善。

目錄

慢性缺氧不是生病才會有

在提到體內缺氧前,我們必須知道,其實臨床上對於血氧不足有嚴格的標準,在之前文章「推薦哪種血氧機?使用原理、該去哪裡買、多少錢一次」有提到,血氧濃度正常值應該是​​介於95~100%,如果低於該數值就聯繫衛生單位,低於92%代表情況危急,應該立刻聯絡當地衛生局或撥打119。

本篇主題慢性缺氧,雖然狀況不危急且血氧可能正常,但因為血液能乘載的氧氣量與營養素變低,進而產生長期疲勞、經常頭暈、胸悶等,偶爾且輕微其實不用太擔心。

沒生病也可能體內缺氧!3大可能原因除了疾病本身會影響血氧濃度,也可能有其他因素會造成:

環境導致:例如海拔過高、霧霾、 空氣不流通等,使空氣氧含量降低。生理因素:老化導致器官供氧能力不足,屬於不可逆現象。病理因素:因心肺疾病,如肺炎、COVID-19等,導致攜氧能力不足。

打哈欠也是!體內缺氧的12大症狀

雖然慢性缺氧不是一種嚴重疾病,但若長期忽視,也可能會傷害身體健康,可以從以下12個症狀去判斷:

輕度症狀打哈欠頭暈頭痛失眠、睡眠品質差頭皮屑變多蹲下站起眼前發黑水腫中度症狀記憶力下降肌肉莫名酸痛胸悶易喘重度症狀心律異常耳鳴想吐心臟不舒服,心跳加快如果有九種以上的症狀,又屬於三高族群的慢性病者,建議先求診查明原因,不要盲目依賴家中的氧氣機或呼吸器等,該類產品多屬於保健使用,針對高危險族群應先積極治療。

尋找醫師

不讓慢性缺氧消耗健康方法!6訣竅改善

如果你的慢性缺氧情形不危急,可以透過一些生活習慣去改善。

健康飲食:過度糖分會讓胰島素飆升,血液變得濃稠,含氧量減少。多補充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充足的水分才能讓血液循環更好。運動:不一定要激烈運動,長期久坐或躺臥者,可以從伸展、散步開始。按摩:定期的按摩也可以增加血液循環。靜坐冥想:可以搭配深呼吸,因為精神壓力緊繃,也會讓大腦無法更有效供氧。坐姿端正:肩頸過度用力,也會影響體內傳送氧氣的效率。

尋找醫師

體內缺氧要補充什麼食物?

除了維生素C與鐵質,加強體內循環,從中醫角度來看,也可以透過食物營養的補充,改善體內肺功能補氧,以下提供五大類食物

維生素C:芭樂、木瓜、草莓、菠菜、花椰菜等。鐵質:動物肝臟、瘦肉、雞蛋,有助血紅蛋白生成。Omega-3:如魚類,可預防血液凝固,加強體內循環。天然抗氧化劑SOD:番茄、綠茶、蒜等,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細胞受損。清肺潤肺食物:梨、銀耳、山藥、百合、枇杷等。

同文章所述,可能造成慢性缺氧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出現記憶力下降、肌肉莫名酸痛、胸悶易喘的狀況,可以透過PinMed線上預約家醫、呼吸科…等醫師進一步檢查,應該及早就醫治療。

尋找醫師

一直打哈欠不一定是確診者後遺症,體內慢性缺氧也是健康警訊,讓我們一起透過飲食跟生活習慣改善它!

—山豆

|延伸閱讀|

推薦哪種血氧機?使用原理、該去哪裡買、多少錢一次看

無確診、輕症居隔必備! 6 種常備藥物、哪些適合兒童?留意 4 大服藥禁忌

更新/快篩陽=確診可評估投藥!立即了解輝瑞、默沙東新冠口服藥:效果差異、哪些人可以領?

*加入PinMed臉書粉專、IG官方帳號,更多健康資訊不錯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