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五毒是哪五毒?在传统民俗中,哪些习俗是源于除五毒

也有人在孩子脖颈、手腕、足颈上缠绕五色丝线,以求长命百岁;大人们还给孩子穿上老虎鞋,围上老虎兜,据说可以避“五毒”之害等。

此外,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还要赐扇,捕蛤蟆,沐浴兰汤,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等等。在端午节,有的人还用绑有红线的笤帚扫除垃圾等。

二、辟邪去毒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除屋内挂绘有蛇、蝎、蜈蚣、壁虎、蛤蟆的五毒图,一些人家门上插菖蒲、艾叶,蒲叶剪成剑形,以示祛除瘟毒。堂屋里挂钟馗像,传说他能杀鬼驱魔。

悬菖蒲艾叶辟邪祟,也是在端午节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将菖蒲或艾条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因为这两样东西都散发着很强烈的香气,既能用来熏香,而且还起到辟邪的作用。

贴钟馗像,据说钟馗被阎王封作平鬼大元帅,在民间更是以镇宅驱邪纳吉祥之意。在端午节,就会有不少人家中悬挂钟馗形象的画像,或者天师符,以驱散家中的煞气。

吃五毒饼,之所以得此名并不是真有毒,而是在饼上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的“五毒”形象图案。吃五毒饼,就是让其不能在祸害人间,祈求健康的美好寓意。

悬桃木,古人认为,桃木具有辟邪功能。可在节前五月初一落日之前在门前、窗户上插桃树枝。也可选用桃木制品,如桃木剑等,都可以达到辟邪驱祟的作用。

戴香包,在端午节的时候,古人很喜欢用中草药做成香包,或者五色丝线缠成,佩戴在身上。这样就会有提神醒脑的香气扑面而来,另外还能起到辟邪提运的作用。

饮雄黄,古人云:“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江南风俗,端午之日,在屋内焚烧苍术、白芷、芸香,再点上蚊香,薰得烟雾腾腾,用以辟邪去毒。有些人家用雄黄酒涂在孩子额头和鼻耳之间,或在额上写一“王”字。

有些给孩子的肩头或胸前挂上老虎之类的小饰物,叫“老虎索”。有的用丝线扎成菱角形小袋,内装沉香,系在小孩身上,名为香袋。

这些习俗,如果摒除迷信成分,实在是一种有益的卫生活动。端午时届春夏之交,蚊虫高发时节,用药物消灭虫害,对预防疾病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民间有许多关于驱除端午节五毒的习俗,现在还有一些依然在传承,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是永恒的主题。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