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王历史

1953年7月23日,如今全球快餐连锁店汉堡王(英文:Burger King,简称BK)的前身“快餐汉堡王(Instant Burger King)”创始于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汉堡王的两位创始人兼所有者,基斯·克莱玛(Keith J. Cramer)和他的继父马修·柏恩斯(Matthew Burns)在受到麦当劳兄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所开办的麦当劳餐厅的启发后,决定结伴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麦当劳”。在购买了两款名为“Insta”的机器后,他们通过“Insta-Broiler”这款烹饪设备开设了第一家门店。Insta-Broiler烤箱非常适合用来制作汉堡,于是他们要求所有加盟连锁店都配备这一装置。1959年,由于经营不善,“快餐汉堡王”被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两位加盟商詹姆斯·麦拉摩尔(James McLamore)和大卫·艾杰顿(David R. Edgerton)收购。他们开始对连锁店进行企业重组,而第一步便是将公司更名为汉堡王。在两人将公司作为独立实体经营了8年后,他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店面数量进一步拓展到了250多家。1967年,他们将汉堡王出售给当时美国最大的谷物食品集团Pillsbury Company。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Pillsbury的管理层对连锁店结构进行多次重组优化。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1978年,当时汉堡王聘请了麦当劳的高管唐纳德·史密斯(Donald N. Smith)负责汉堡王的经营管理。上任后,史密斯提出一项名为“凤凰行动(Operation Phoenix)”的计划,调整公司各级业务实践,包括升级改进公司的加盟商协议、丰富菜品种类、统一公司的门店设计风格,使其品牌特征更为鲜明。起初,史密斯的措施收到明显效果,但许多措施在后续并没有继续执行,导致汉堡王陷入财政危机,还拖累了母公司Pillsbury和汉堡王的财务业绩。糟糕的经营业绩和无效的领导使该公司陷入了多年的困境,即使在1989年被英国娱乐公司大都会(Grand Metropolitan)及其继任者帝亚吉欧(Diageo)收购之后也是如此。最终,帝亚吉欧因忽视了对汉堡王品牌的经营,导致其主要的加盟商被赶出市场,汉堡王的总值大幅下降。帝亚吉欧最终决定放弃这家亏损的连锁店,并于2000年将该公司挂牌出售。

21世纪,该公司重新独立。2002年,以德州太平洋集团(TPG Capital)为首的投资公司共同出资15亿美元将汉堡王收入囊中。新的所有者迅速采取行动,振兴重组公司,最终使公司在2006年上市,首次公开募股获得巨大成功。该公司扭转连锁店经营情况的策略包括新的广告代理和广告活动、改进的菜单设置、旨在改造各个门店的一系列计划,以及一个名为“BK皇堡酒吧”的新餐厅概念的提出。这些举措使公司重焕生机。尽管新东家的举措取得成果,但在2007-2010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公司的财务前景受到重创,而作为竞争对手麦当劳的经营情况却一片向好。汉堡王的大额贬值最终导致TPG及其合作伙伴以32.6亿美元的价格将汉堡王出售给了巴西的3G资本。瑞士联合银行(UBS)和Stifel Nicolaus金融公司的分析师都认为,3G必须大举投资该公司,才能扭转其命运。收购完成后,3G资本股票从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摘牌,结束了四年的上市期。退市的目的是帮助该公司修复其基本业务结构,继续缩小与麦当劳的差距,而不需要考虑股东影响。通过调整公司的运营和结构,汉堡王重返纽交所主板公开上市交易。汉堡王最终与总部位于加拿大的一家以经营咖啡和甜甜圈出名的连锁餐饮企业蒂姆霍顿斯(Tim Hortons)合并,这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税收倒置的政治争议。

Top